孩子上學第一天,我帶著他們從浦東下榻的酒店,打車到近郊的學校,回程為了省些費用,我就坐了公車回酒店。
或許,坐公車最能接觸到上海最庶民的一面,那是遠離雄偉建築之外的一種活生生律動,以及貼近真實的存在面容。
上車後,我坐在司機身後的位置,左手旁的直桿上方就是公交卡感應器。
我原先以為機器感應卡時,聲音都跟台灣一樣的嗶畢聲,刷普通卡時嗶一聲,而刷優待卡則是兩聲,沒想到上海的感應機器是會說人聲的。
不只嗶嗶,而且還有人聲!
車行兩三站之後,一位長者上了車,從褲袋裡掏出公交卡放在感應器上,沒想到感應器竟開口說話了!
「老人!」感應機器字正腔圓地說著。
我像鄉下人出城似地睜大了眼睛,完全對這聲音難以置信!
我的少見多怪可不是因為感應器會說人聲而已,最重要的是,這系統竟然是如此赤裸地以年紀將人分別開來。
而後,男男女女的長者陸續上了車,而感應機器一聲聲字正腔圓地說著:「老人!老人!老人!老人!老人!」
貼近感應器的我,一遍遍地被聲音提醒著「老人」的存在。
我心想,即便人還沒老,被這麼反覆再三地叫著「老人」,大概真的也會「聲音」催人老吧!
當然,這是屬於我個人耳識結合意識的解讀,我讓自己去注意這些長者們在刷感應卡時的面容,很意外的是,他們似乎聽而不見,如斯地只是眼睛急忙掃射車廂的空位,一點都沒有任何見怪或不悅的表情,彷彿那聲音是封存在玻璃瓶內似的。
姑且不論「老人」這個詞語在不同社會的意涵,以及個人的正負面解讀,但是,以不同的刷卡聲來區別使用者身分,避免優惠措施的美意被誤用,其實可以再貼近人性一些。我個人我還是比較能接受台北交通系統的細緻作法,以輕輕的嗶嗶兩聲,暗示司機以不經意的方式來目測確認卡片的使用者,而不是大剌剌地呼喊著:「老人」。
我相信,能被如此尊重著,我們的心都會更柔軟一些。